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经开区任务明确!
近日,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印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北京经开区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三城一区”中的“一区”,透过《方案》能汲取哪些方向性指引?北京经开区如何在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争当先锋?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方案》明确,要提升“三城一区”创新能级。进一步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升级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支持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承接好三大科学城成果外溢,打造高精尖产业体系。健全“三城一区”统筹联动和融合发展机制,以重大科技攻关为牵引,以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抓手,完善“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发展”联动体系。
实际上,近年来,经开区立足三大科学城科学成果重要承接地的使命任务,强化“三城一区”协同联动,升级创新链与产业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三城”成果转化落地的热土和高地。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经开区累计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700项,产学研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超1200项。
完善创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方案》指出,要构建科技企业全周期支持与服务体系。为引领更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迈进,经开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发布科创20条,从科技创新服务券“首台套”政策、研发投入增长专项奖励等方面,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推出创新成长计划、创新伙伴计划,加速“专精特新”孵化和壮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目前经开区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家,北京市隐形冠军企业4家,各级专精特新企业620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7家,初步形成了“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小巨人+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创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培育高精尖产业集群
《方案》指出,要形成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作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和首都创新驱动的前沿阵地,经开区培育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产业互联网、生物医药四个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并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物技术和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为优势,以新兴产业为引领的高精尖产业格局。今年第一季度,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总规模近4703亿元,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产值突破610亿元,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同比增长8.7%,制造业新升规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6.6%。三十年产业蝶变,北京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亿元到2022年突破2800亿元,工业总产值从全市占比0.1%变为现在全市第一的22.2%。
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方案》指出,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围绕引才聚才,北京经开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签署10年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产教融合基地;出台“人才十条”政策,每年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完善人才支持保障系统,形成人才队伍梯次;打造北京首个百万平方米规模的国际人才社区,智能家居与居室设计全面融合,实现舒适入住、科技生活。如今,北京经开区人才总量达到34.92万人,人才贡献率超全市平均水平7.35个百分点。区内国家级、市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高层次人才在全市占据重要比重,人均发明专利数量等关键指标全市领先。
接下来,根据《方案》指引,北京经开区将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进先行先试改革、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等方面持续发力,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征程中争当先锋,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END
热点回顾
以学促干,为推动首都发展贡献亦庄力量!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扩大)会议
2023通明湖论坛在北京开幕
首创经验为全市全国探路!经开区第二批26个“两区”建设创新实践案例集中发布
8000人参加通明湖半马,男女冠军决出
赏花打卡再添新去处!凉水河畔油菜花开啦~
点亮在看,为北京亦庄加油